近日,我校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吴昊在基础医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Total flavonoid of Vine tea reduces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release by inhibiting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 to treat Ulcerative Colitis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是由Elsevier出版的权威国际期刊,创刊于2009年,ISSN为1756-4646,2023-2024年影响因子为3.8(JCR Q1/Q2分区),在2025年3月最新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排名为2区。
该杂志旨在汇集健康食品和生物活性食品成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以食品科学、营养学和健康之间边界的特定领域为中心,专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创新研究。其内容涵盖临床实验、体外研究、技术创新及市场趋势分析,被SCI/SCIE、Scopus等数据库收录,是学术界与工业界在健康食品研发领域的重要参考平台。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恩施州科技局及湖北恩施学院资助,并获得湖北恩施学院抗风湿土家药物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支持。我校副教授吴昊为论文通讯作者, 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舒翊秦为论文第一作者,湖北恩施学院医学部为论文第一单位。这是我校做为第一单位首次在中科院二区SCI杂志中生师共同协作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研究探讨了源自中国富硒地区的恩施藤茶在治疗由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OE-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藤茶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藤茶总黄酮、化合物、通路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可视化网络。研究建立了3%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了藤茶总黄酮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细胞模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藤茶总黄酮对中性粒细胞自噬和细胞外陷阱网释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藤茶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的释放,从而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结肠炎症的发生。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藤茶药理作用的理解,有利于藤茶经济价值的开发,同时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吴昊
副教授他专注于生物医学与药理学研究,尤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及土家药干预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他以“立足前沿、交叉融合、创新驱动”的科研理念,构建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大赛)等教育部认可的84项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4项以及省级奖励若干项,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Innate Immunity》《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SCI、CSCD权威期刊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其为通讯作者,师生联合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并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等多项省市级课题,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推动学术进步与地方经济发展。

舒翊秦
临床医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在校期间,他曾获2023-2024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恩施州科技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湖北恩施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第二作者(导师一作)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曾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大赛)国家级银奖,湖北省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来源| 医学部
统筹| 朱 园
编辑| 郑灵智
审核| 于 超
签发| 陆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