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对自己前半生故事的记录,当然也是对“我”丈夫小忽一生的回忆。
青春之所以难以忘怀,就是因为敢为爱痴狂,从校服到婚纱,从江边芦苇荡到爱琴海,历武汉经深圳,穿越礼堂送至殡仪馆,这一路走来,整整三十一个年头,便成了小忽的全部。死去的人解脱了,活着的人却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救赎。
我想,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我喜欢的人也刚好喜欢我”,早在“我”16岁生日那天,在芦苇荡旁,小忽用一枚铂金戒指对“我”许下了一生只娶一人的誓言。成年后,“我们”也如愿结成伴侣,自由插画师是“我”的工作也是我所热爱的事业,小忽便辞去了工作,为“我”打理网店,起初“我”是不解的,直到在他的日记里落下了这样一句话“小锦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那时“我”发现“我们”在一起的平凡时光原来永远都是耀眼的,“我们”就是彼此心中的光。等到有了些收入后,“我们”踏上了威尼斯的小船,领略了卢浮宫的艺术瑰宝,体验了西双版纳的风俗人情,“我们”想牵着彼此的手走遍大江南北,无论是一花一木,或是人文建筑,甚至是满天的黄沙,都可以是我们爱情的见证者,他很爱“我”,“我”想“我”也是。
我很喜欢中间这段“回忆”,让我仿佛对爱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憧憬:遇见那个对的人,然后爱他就像爱生命一样,毕竟爱与被爱都是一场无悔地付出。而天总不遂人愿,书中开头一场令人惋惜的结局更衬的后文回忆的悲惨。
“癌症晚期,病人只有三个月了”
医生叹着气把“我”叫到长廊,停顿了许久落下一句“我们会尽力用药物延长这个时间”可小忽却不愿,他不想在任何时候忘记与心爱之人的一点一滴,即使是生命尽头,所以他不打吗啡,只是让“我”写下这本《人间告白》。“我”看着他被病痛折磨,却又无能为力。这人间疾苦,只愿天堂无泪。
2019年3月2日,小忽在本该生机勃勃的春日里选择了离开。都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很难想象小锦在得知丈夫只有三个月时有多无助,有多绝望,但她很清楚,她不能就此沉沦,两家人的重担如今压在她身上,她必须冷静,保持镇定,就如书中所写“人长大了,就意味着已经不能在爱自己的人面前无所顾虑的哭了”。
幸而上天眷顾,他们还有一个儿子——花生,“花点时间好好生活”。他们的故事并未结束,这一出人间告白,不是绝响,是永念,自有无尽回声。
“远远地保护深深的爱,在云端好好等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