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着一袭贵蜀身,却淌广府半身神。
岭南,意为五岭之南,今为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一带。在古代,何曾几时是令朝廷命犯闻风丧胆的流放之地,古称南蛮之地,因其气候以及地理条件令许多人望而退却。而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宏观扶持,岭南一带由原先的“瘴虫横虐”的蛮荒敝所成为物产丰饶的水乡润土。
虽是贵州大山的儿女,但我出生于广东并定居十五年之久。骨血里的一半深深镌刻着当地的生活习惯。而柑橘,葵扇,陈皮,诸如此类的地方特产也因为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扎根发芽、壮大。古语有云:“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诶,你这家伙别光顾着打电脑,赶紧的带你去看个好东西,给你的暑假补贴点零用!”那是2016年的7月31日,8年前盛夏的一个下午。正值小升初的暑假,也就是这时,我和小青柑的缘分拉开了序幕。
还未容得我多想,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加工厂房,里面的人拿着大大小小的筐装着那些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柑橘,通过询问得知,这里的人要用这种原料来制作当下的新晋火爆产品——新会柑普茶。只见一旁的工人熟练地拿起一个橘子,用特定的去瓤机从中间剖开取出果盖放在一旁备用,随后使用勺子往内部沿着果壁转圈环绕去除果肉。随即清洗烘干填塞茶叶烘干生晒杀青上色。再经过包装工们的纸标包装。此时,一个完美的小青柑茶成功问世,届时的我对这一系列的流程目瞪口呆,想不到平时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见此触动,我加入了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工。
刚开始的我笨手笨脚,显然是缺乏指教。一旁的阿姨见我如此费劲吃力,便与我放慢节奏教授我一步步的方法要点,对当时的我无异于是一场心灵的启蒙,独立能力的萌芽。老板此时也走了过来,见我如此认真便给我搬来了一台风扇供我扇风纳凉,在这燥热的厂房中为我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
我的心逐渐由原先的躁热难耐变得心如止水,厂房里的每一个人似乎在达成一种无声的默契,专注于手头的任务。而我,也就在这种环境中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个独立获取金钱的任务。虽然获利很微小,甚至是微不足道;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场心智的洗礼,精神的进阶。
“天啊,帅哥,不是像你这样弄的,别人不会要的……!”
不满足现状的我在掌握一门技能之后,于是乎我向更高难度的包装工进阶。平时粗心大条笨手笨脚的我,在这里栽了大大的跟头。女生们似乎天生长着一双巧手,对这些细节性的手工活很精通。而我一个大男生自然比别人慢好几倍,速度和质量远远跟不上。不死心的我怎能被区区的手工关绊倒呢。于是我借着请教他人的由头不断观察他们的包装手法和技巧以及最终的成品,最终发现了我的症结所在。趁着每次回家下班的空档找一个替代品进行反复练习琢磨,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独门秘笈。在一次次的实践尝试,在他人的一次次点拨提拔过后,我经过不懈努力速度和质量也渐渐赶超同仁。只不过这一干,就是8年。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那间巨大的厂房早已人去楼空,被认作售卖家禽饲料的行当商铺。但留给我的是无法磨灭的工作技巧和实践经验。在离家附近的陈皮茶业制作厂重操旧业,只不过不再陌生懵懂,取而代之的是熟练有成。我在这一次暑期社会时间当中边工作,边与工友交流说谈,仿佛找回当年的自己,重回那个小学毕业的盛夏。
社会实践告一段落,在假期剩余为数不多的几天时间里和我的朋友一起攀登了市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在来的路上,我们见到了碧浪翻滚的葵林。古时因为这里栽培大量的葵树因而得名“葵城”。穿梭在市区里,我们看见树荫下老者们三五成群的下棋打牌,大妈们悠哉自得地跳着广场舞,小孩们在嬉戏追赶,和我们同龄的人也与自己的友人一并闲散游走。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中,竟看到了过往从前的曾经,也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将来。就连树梢上的鸟,角落里的猫也懒洋洋地趴坐休息。平日里的倦怠和烦闷一扫而光,尽情拥抱着午后的阳光。虽然没有中午的那么烈,但也足够敞亮闪耀。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我们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爬到了山上的寺庙,山顶的风景一览无余。
远处云端的天光镶嵌城市的一端,为这篇岭南故土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山脚下车水马龙的你拥我挤,人头攒动。有了美景怎么能少了美食,广式烧鹅,叉烧包,云吞面,盐焗鸡,陈皮骨,早茶,肠粉,粤式小炒……,来到广东满足碳水盛宴,鱼肉承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能吃都皆可入厨。
青柑,陈皮,粤菜,葵乡,珠江水,错落有致的居民独立单元屋。看似不相关的要素却内藏玄坤。珠江水冲积形成葵乡,孕育了居民部落,先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祥了粤菜文化,种植了青柑继而生产陈皮。在广东,你可以相信当地的地理先天和人文智慧,而它会给你惊喜的回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如若我有幸遇见诗人,携采我浅薄的文采素养对诗:
“虽为关蜀儿女身,却携广府半身神。淮南曾几蛮荒盛,瘴污骇虐慑人闻。今有黄天多扶助,一改旧容焕荒生。青柑勐茶濯璃盏,葵乡盛景揽故魂。”
此诗我愿名为——《行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