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稹才华出众,在政治上,他曾官及宰相;在文学上,他造诣颇高;如:诗歌、传奇,古文等创作上都颇有建树。其悼亡诗尤为出名,如:《遣悲怀三首》《江陵三梦三首》等。元稹的悼亡诗艺术特色十分显著,在谢永芳编著的《元稹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中提到了平易通俗是元稹悼亡诗的显著特点,诗歌题材主要是具体可感的生活小事,诗歌字字从肺腑出,句句见真情,格外感人。在胡旭所著的《悼亡诗史》中评价回忆往事和描写梦境是元稹悼亡诗抒情的主要表现方式。本论文将以元稹所作的全部悼亡诗为研究基础,首先,从创作概况入手,分析悼亡诗界定及悼亡对象、悼亡诗的创作阶段、悼亡诗的表现形式与体裁,加深对元稹悼亡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认识;其次,通过文本举例分析,对元稹悼亡诗的艺术特色加以概括;最后着重从对前代悼亡诗的继承、对悼亡诗的发展和对后代悼亡诗的影响这三个维度分析元稹悼亡诗的文学价值。
一、元稹悼亡诗的创作概况
何为“悼亡诗”?在此简要概述元稹写作悼亡诗之前每个朝代悼亡诗的发展情况。
(一)悼亡诗界定
悼亡诗的源头在《诗经》中,“《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 ·葛生》是最早的悼亡诗”1。从《诗经》之后,悼亡诗没有任何发展,直到汉代汉武帝刘彻作《李夫人歌》和《落叶哀蝉曲》这两首广义上的悼亡诗才开始有了一点发展的苗头。其后,晋代有孙楚作《除妇服诗》,还有重要人物潘岳写了《悼亡诗三首》和《杨氏七哀诗》,从此悼亡诗发展逐渐繁荣,也是自潘岳之后悼亡诗的概念被固定了下来,“悼亡”二字便只能专门用于以故妻子所作诗歌而用,后来大家约定俗成把悼亡诗的概念认定为悼念已经去世的妻妾,但此意义也是将原来潘岳所作悼亡诗所确定的意义扩大化了。南北朝时期有沈约作《悼亡》、江淹作《悼室人》十首,庾信有《伤往诗二首》。隋朝有薛德音作一首《悼亡诗》,唐代元稹之前有韦应物大力创作悼亡诗三十余首。
接下来分析本论文元稹所写悼亡诗的对象,元稹一生共有妻妾三位,其第一任妻子是韦丛,元和四年韦丛卒。在韦丛去世一年多后,元稹纳了妾室安仙嫔,不幸的是,安仙嫔在陪伴元稹三年多后也亡故了,但不知是何原因,元稹没有为安仙嫔写过任何诗。安仙嫔去世一年多后,元稹续娶了第二任妻子裴淑,后元稹逝世的时候,裴淑仍健在,故元稹不可能为裴淑写悼亡诗。因此,在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元稹的悼亡诗是指元稹为悼念第一任妻子韦丛所作的诗,即本论文中悼亡诗的概念是取狭义范围的意思,专指悼念已经去世的妻子。
(二)创作阶段
就《元稹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来看,元稹为韦丛所作悼亡诗共三十三首,时间从元和四年跨越至元和八年,为了方便研究,特将此三十三首诗按时间和创作特点划分为前期和中后期进行分析,最后总述诗歌主要内容。
1.前期——物是人非,孤独悲凉
创作前期的时间是元和四年,所作的诗有:《夜闲》《感小株夜合》《醉醒》《追昔游》《空屋题》《初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城外回谢子蒙见谕》《谕子蒙》《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竹簟》《除夜》共十一首。
元和四年七月,二十七岁的韦丛卒于洛阳,元稹悲伤至极。这段时期所作的诗多为怀念过去与妻子韦丛在一起的生活细节,突然笔锋一转又与以前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如《醉醒》:“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2前两句先写自己以前在洛阳的岳父韦夏卿家欢歌痛饮,每次喝醉之后韦家的仆婢们都会前呼后拥的过来扶持而行,欢声笑语不断。后两句写当下的现实,妻子不在了,就算喝的像以前一样烂醉,却根本没有人顾念自己醉酒需不需要搀扶。酒一醒过来已是半夜,再也听不到从前的欢声笑语了,能听到的只有因妻子去世而悲伤哭泣的声音了。前后对比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加凸显现实中的物是人非之感。
还有对与自己同样丧妻的好友的倾诉,更显孤独之感。如《初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3卢子蒙即元稹的朋友卢真,二人关系很是要好,他也同样经历了丧妻之痛。这首诗写的是元稹在寒凉寂寞的秋夜因妻子去世喝酒消愁,酒醒后感伤难眠,靠着墙壁想闲事,突然想起来好友卢子蒙写给他的诗,立马点灯寻找,得知他丧妻的消息,感叹两人同病相怜,在这漫漫长夜,距离遥远的两人只有相互悲悯相互同情。妻子去世了,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他内心的悲痛,只能独自饮酒,写诗给在远处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朋友,实在是孤独又凄凉。
2.中后期——梦中相逢,天人永隔
元稹创作悼亡诗的中后期是从元和五年至元和八年,所作的诗有:《合衣寝》《旅眠》《感梦》《江陵三梦三首》《遣悲怀三首》《张旧蚊帱》《独夜伤怀赠呈张士御》《梦井》《六年春遣怀八首》《答友封见赠》《梦茂之》共二十二首。在这段时间里元稹所作的诗大部分与睡眠和梦有关,还有少数是赠给好友和表达睹物思人的诗。以下分析《感梦》:
“行吟坐叹知何极,影觉魂销动隔年。
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4
这首诗写元稹在妻子去世之后极度思念,极其悲哀,整日一副行吟坐叹的样子。这天夜里在商山的驿馆中元稹梦到自己与妻子两人一起在后堂相聚。可现实却是妻子去世已经一年了,又是绝对不可能再相聚的,相比在梦中的相聚即使知道是虚幻的,即使那么短暂,却不会像现实那般残酷与凄凉,只能天人永隔。
3.主要内容
元稹的悼亡诗主要写了这几个方面:一、描写生活,诗中不仅有回忆妻子生前的生活,也有描写妻子去世后自己的生活,还有前后生活的对比。如《夜闲》《醉醒》《追昔游》《空屋题》《遣悲怀三首》等;二、写给好友之诗,多为表达丧妻的悲伤,亦有与好友同病相怜的情感。如:《初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城外回谢子蒙见谕》《谕子蒙》《独夜伤怀赠呈张士御》等;三、写梦境,他常常梦到妻子,有和妻子同在故居相聚的、有妻子对他哭泣叮嘱的。如:《感梦》《江陵三梦三首》《梦茂之》等。
(三)表现形式与体裁
1.表现形式
在这三十三首悼亡诗中最特别的表现形式是组诗,其他均为单独的一首诗,共三组组诗分别为:《江陵三梦三首》《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组诗这种形式可以更加全面的将感情表达出来,组诗的运用是继承了前人写作悼亡诗的传统,但元稹对组诗的运用手法更加娴熟精妙,且其影响力也更为广泛。
2.体裁
元稹所写的悼亡诗的体裁有多种,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近体诗即格律诗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古体诗有九首,五言古体诗有七首,分别为:《竹簟》《合衣寝》《梦井》《张旧蚊帱》《江陵三梦三首》;七言古体诗有两首:《感梦》《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格律诗共有二十四首,绝句和律诗各十二首,五言绝句只有一首《旅眠》,七言绝句有11首:《醉醒》《六年春遣怀八首》《答友封见赠》《梦茂之》。五言律诗有8首:《夜闲》《感小株夜合》《空屋题》《初寒夜寄卢子蒙》《城外回谢子蒙见谕》《谕子蒙》《除夜》《独夜伤怀赠呈张士御》,七言律诗有4首:《追昔游》《遣悲怀三首》。元稹的悼亡诗中三分之二都是格律诗,如此大力创作,为后世格律诗成为悼亡诗写作的重要形式奠定了基础。
二、元稹悼亡诗的艺术特色
元稹在悼亡诗的创作方面堪称大家,其诗感人至深,流传百世,在悼亡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与其悼亡诗的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关系。以下具体展开分析元稹悼亡诗的艺术特色。
(一)触景伤情——以细节表深情
在元稹的这些诗歌当中,可以发现他往往记忆最深刻的并不是某些重大的事情和场景,他的情感融合在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所以他常用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所思所想,这实在是最真实,最质朴的感情。以《遣悲怀三首》中的第一首和《竹簟》这两首诗为例进行分析: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霍,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5
这首诗写的是当元稹身居高位,可以拿到丰厚的俸禄保障家里富足生活的时候,自己却只能为亡妻料理祭奠之事,准备供品给已去的妻子享用,又给超度亡灵的僧人准备斋饭。此时回想起妻子生前照料自己的时候:韦丛本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嫁给元稹之后过着贫苦的生活,每天为他料理日常琐事。为了给元稹找衣服穿,她翻遍了所有的箱子;丈夫想喝酒但家里已经没有钱了,她便毫不犹豫地拔下头上的金钗去给他换酒喝;没有饭食,她就到处去挖野菜;没有柴烧,她就仰着头在大树底下等落叶飘下来拾回去烧。从前难熬的日子都过去了,美好生活到来了,你却不在了。元稹面对眼前所见之景,不由得悲从中来。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6
这首诗写的是元稹看到褥子上还铺着竹席,一下回想起当初妻子刚到这里来的时候看着她亲手将这床竹席铺展开来。虽然不是铺竹席的季节了,但却不忍心将竹席全部收起来。从前看着她为作者操劳家中的大小事,如今却只能看着这些旧物来思念她了。从这一件小事里面就能看出元稹对妻子的感情之深,这就是元稹写作悼亡诗的精彩之处。
(二)回忆往事——今昔对比
元稹不会向其他人那样诉说自己生活近况如何,情绪如何。而是巧妙地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的境况摆在眼前,使读者一下就能感知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差距,以致读者的心中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落差感。以《追昔游》和《除夜》为例:
“谢父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
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
醉摘樱桃投小玉,懒梳丛鬓舞曹婆。
再来门馆唯相吊,风落秋池红叶多。”7
这首诗写的是元稹再一次回到妻子生前的娘家,回忆从前在这里欢乐的日子。此诗前六句写回忆妻子生前元稹和她一起在娘家欢歌夜饮,玩闹嬉戏的日子。最后两句写如今只有过来吊唁的人,曾经的那个人不在了,就连原来的建筑和花草树木都呈现出一种孤寂、零落之感。时光匆匆而逝,那些熟悉的场景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遗憾永远留在心底。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8
这首诗是写除夕之夜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回忆过去,去年除夕之夜的时候看到你在花烛前。后三句写现在,今年的除夕之夜只能用祭文在上面和妻子说着新年的事,作者总在僻静无人的地方低声哭泣。空荡荡的房间里作者背对着月亮入眠。难过的是孩子还小,还不懂没有母亲的痛苦,还在火堆旁边拨弄玩耍着。除夕之夜家里应该是洋溢着幸福热闹的气氛,可是作者的这个除夕之夜确是十分凄冷和悲凉的。
(三)记梦——虚实相生
梦境是思想的镜子,所思所念唯有通过虚幻的梦境来成全,梦中之事,皆为所愿。在元稹的悼亡诗中有大量的记梦诗,以《江陵三梦三首》的第一首为例: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
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
今夕亦何夕,梦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
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
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
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
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
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
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
心魂生次第,觉梦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
百年永已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
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方挚维。
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
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及,此梦何由追。
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9
这是元稹所写的记梦悼亡诗中最长的一首,主要写元稹和妻子在梦中重逢:往常每次做梦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况且阴阳阻隔,做梦只为了见到你的魂魄,明知道做梦没有什么益处,但如果不做梦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今晚又是什么夜晚,梦见你的时候好像还是以前的装扮,昔日的仪容暗淡无光。你没有说我们间隔着生与死,只是说将要分别了。分好零碎的针线,叠好旧屏帐,抚摸着小孩多次叮嘱,言语间泪珠如雨,嘱咐说只剩这个女儿了,自己哀叹总是没有儿子(韦丛给元稹所生的儿子都夭折了)。念在她年幼娇弱无知,不要让她饿着冻着,你不喜欢多事,全身心处理公务好像把女儿遗漏了似的。况且有官职束缚你,怎么能够长久的照顾到个人的事情呢,别人照顾既不熟悉又有很大的差别,婢仆们多有欺谩。你在她身边也有个依靠,在外面应当托付给谁呢。说完哭泣的哽咽,我也泪水淋漓。惊慌悲痛的突然醒了过来,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如痴如狂,对着半床的月影,听着虫鸣和幽草移动的声音。心魂俱伤,梦醒后陷入很长的自我怀疑的状态。静默着深深的思想,眼泪如泉涌流。这一生就永远分别了,这场梦为什么如此悲伤,为你的爱女安置在别的地方而没有跟随在我身边而悲伤,长安实在太远,有山川白云阻隔。纵使我有翅膀,网罗正好把我束缚。今夜眼泪零落,一半是因为生离太多。我感念你九泉之下的魂魄,触动了我的临川之思。这种怀念怎样才能到尽头呢,这个梦怎么才能追念呢,一直坐着回想直到天之将明,江风吹动着树枝发出低吟的响声。元稹明知梦境是虚的,但一切又感觉那么真实,妻子的嘱咐和哭泣,离别的悲痛,描写得十分真实细腻,梦里梦外虚实结合的手法运用的出神入化。
(四)语言——平易通俗
元稹的悼亡诗能如此广泛传播,与其语言平易通俗有很大的关系,语言通俗易懂,由此可以被大众广泛接受。如:“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10,写妻子去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的心长久以来也像死灰一样。“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11,写的是韦丛去世后元稹无意之中看到了妻子曾经写给他的书信,上面的字高低不齐,宽窄也不统一,只是勉强成行而已。还有最著名的《遣悲怀三首》,选其中第二首和第三首加以分析: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12
这首诗写的是元稹回想从前和妻子开玩笑说去世之后的安排,没想到如今都展现在眼前了。妻子的衣服施舍给别人都快没有了,以前用过的针线还留着不忍心打开。因为顾念妻子所以连她的奴仆也格外关照,也因为梦见妻子而给她烧纸钱。人人都知到夫妻之间生死诀别会十分悲痛,回想过去一起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令人极度哀伤。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平未展眉。”13
首句写元稹因妻子去世心中的悲哀无法排遣,闲坐时既为你悲伤,也自己悲叹自己,人的一生实在是太短暂了。邓攸无子是因为命运,潘岳悼念自己的妻子写词也只是徒劳。即使死后可以同葬但又能指望什么,来生相会更加难以期望,只有整夜睁开眼睛思念你来报答你这一生为我而操劳的恩情。语言浅切通俗,诉说着无尽的悲哀,令所读之人亦能代入他的角色中,与之共悲。
(五)风格——凄凉悲怆
元稹的悼亡诗写下了自己因妻子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他沉浸在孤独与哀伤之中,他的悼亡诗也呈现出一种凄凉悲怆的风格,所以他笔下的这些悼亡诗句读起来也会让人为之伤悲。以《城外回谢子蒙见谕》和《独夜伤怀赠张侍御》两首诗为例进行分析: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来。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潘安寄新咏,仍是深夜来。”14
这首诗是作者答谢好友卢子蒙的一首诗,写的是元稹将韦丛的灵柩送出洛阳城外后回来看见家里到处是火烧完之后的烟雾和尘埃,呈现出一片凄凉零乱之景。妻子去世了小女儿还有人会问询安慰,但作者却自己只有一个人独自哀伤,直到深夜才有卢子蒙写的诗送来。
“(张生近丧妻)
烬火孤星灭,残灯寸焰明。
竹风吹面冷,檐雪坠阶声。
寡鹤连天叫,寒雏彻夜惊。
只应张侍御,潜会我心情。”15
此诗是作者在一个夜晚写给最近丧妻的张侍御之作,前三句描写眼前之景,火堆燃尽,灰堆中时隐时现的火星也灭了,天亦将明,空中一点星光即将消失,残灯一盏,只剩下一点点微弱的火焰,冷风如刀刮在脸上,檐上的雪坠落在台阶上,寡鹤的鸣叫声连续不断,寒雏整夜受惊。妻子去世后作者一个人生活,独自一人彻夜未眠感受夜晚的凄凉,作者此番心中的感受应该只有同样经历了丧妻之痛的张侍御能懂了。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悲凉孤寂的氛围。
三、元稹悼亡诗的文学价值
《诗经》中就有与悼亡有关的书写,如:《邶风·绿衣》。而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慢慢发展,悼亡诗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诗歌题材类目,而元稹所创作的悼亡诗极有利于整个悼亡诗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以下将从三个角度分析元稹悼亡诗的文学价值。
(一)对悼亡诗的继承
文学创作离不开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元稹在悼亡诗的创作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创造,但确实可以明显的看见其学习前人写作悼亡诗的痕迹,而且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元稹借用潘岳的悼亡为题作悼亡诗。另外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也对前人有所继承。
1.采用悼亡题材且创作悼亡组诗
潘岳所写的悼亡诗不仅使得悼亡诗专为悼念亡妻所用,也开辟了使用组诗的 形式表现悼亡诗的先例。如:“ 潘岳的五古哀悼诗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地位。首先其悼亡诗在悼亡诗史上有重大的奠基意义:一是由于其杰出的艺术魅力和《文选》的巨大影响使悼亡成了悼妻的专称,其后专以“悼亡”命名悼念妻妾和代他人悼念妻妾的作品有南朝梁沈约的《悼亡诗》、隋薛德音的《悼亡诗》、唐刘商的《代人村中悼亡二首》、孟郊的《悼亡》、白居易的《为薛台悼亡》、赵嘏的《悼亡二首》、温庭筠的《和友人悼亡》、王涣的《悼亡》、李中的《悼亡》、鱼玄机的《代人悼亡》等;二是开创了哀悼组诗的先河。16”元稹取悼亡为题创作了三十余首诗,又在继承潘岳、江淹等前人的基础上多用组诗,多方位表达情感,使得情绪更为饱满,叙述更为连贯。虽继承了前人运用组诗的传统,但元稹对组诗形式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遣悲怀三首》《江陵三梦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这三组中的每一组都给人一种很强的集束效果,把许多情境串联到一起,然后集中释放多首诗叠加的更为强烈的情感。
2.情景相生,睹物思人的创作特色
元稹悼亡诗中运用情景相生的手法与潘岳的悼亡诗有些相似之处。“元稹在悼亡诗的创作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他的悼亡诗改变了潘岳单纯的先以环境描写作为铺垫,再抒发自己在妻子亡后人去楼空及阴阳殊途的感叹的抒情方式,突破了潘岳以来的这种简单的环境加以悲悼之情的艺术模式,显得手法多样,形式灵活。"17在关于生活细节方面的描写上,是对前人潘岳所作悼亡诗中睹物思人,追忆生活细节写法的继承。如:“后代诗人在抒发哀悼亡妻之悲哀情感时往往沿袭潘岳这一艺术手法,或者在这一手法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具体的细节描写。”18“元稹的悼亡诗均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刻画为主,表达了对爱妻的深刻怀念,虽然仍受传统悼亡诗的影响,但也在继承潘岳悼亡诗的基础上有所开拓。”19
(二)对悼亡诗的发展
元稹在继承前代优秀悼亡诗传统的同时,也对悼亡诗有一定的开拓和推进。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大量引入格律诗
最开始悼亡诗的写作是以古体诗的形式,后来逐渐开始出现用格律诗来进行创作,虽然第一个运用格律诗来对悼亡诗进行创作的不是元稹,但元稹是将格律诗大量引入悼亡诗创作中的人,在其所作的悼亡诗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诸体兼备,而古体创作则只有九首。元稹大量用格律诗的形式来悼亡,他这种广泛运用近体诗来创作悼亡诗的做法在后代悼亡诗的创作中得到了传承与推广,逐渐确立了近体诗在悼亡诗史中的地位。“随后经过李商隐等人的积极响应,近体诗逐渐成为悼亡诗的重要形式,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
2.以写实的笔法展现细节
元稹的悼亡诗能广泛流传且在后世能被众学者给予诸高的评价,与其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真情实感有很大的关系。最吸引人的故事不是其情节有多么的扑朔迷离、坎坷曲折,乃是真人、真事、真情最能打动人心。以《夜闲》为例: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勾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21
这首诗是写韦丛去世之后不久,元稹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心里悲痛不已,妻子去世的这种感受是如此的强烈,以致夜晚实在难以入睡,即使强迫自己睡下了,但一下就惊醒了,哪怕是能在梦中见到她也好,但连一个梦也没有。伴着秋凉的夜风和明月独照,时而临阶坐着,惆怅的远望,时而绕树沉吟。他将自己比作孤琴断弦,时不时发出悲鸣。元稹通过描写夜晚难眠、卧立难安的生活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妻子去世而内心忧郁愁苦的状态,可谓十分真实。
3.天人永隔的悲剧意识
生者与已故的爱人阴阳相隔的写法有多种,其中不乏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寄予来日重聚的大团圆思维,但元稹偏偏选择了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残酷的思维来写他和妻子韦丛再难相逢的悲哀。以下面这首诗为例:
《梦井》
“梦上高高原,原上有深井。
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徘徊绕井顾,自照泉中影。
沉浮落井瓶,井上无悬绠。
念此瓶欲沉,荒忙为求请。
遍入原上村,村空犬仍猛。
还来绕井哭,哭声通复哽。
哽噎梦忽惊,觉来房舍静。
灯焰碧胧胧,泪光疑冏冏。
钟声夜方半,坐卧心难整。
忽忆咸阳原,荒田万余顷。
土厚圹亦深,埋魂在深埂。
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
今宵泉下人,化作瓶相警。
感此涕汍澜,汍澜涕沾领。
所伤觉梦间,便隔死生境。
岂无同穴期,生期谅绵永。
又恐前后魂,安能两知省。
寻环意无极,坐见天将昞。
吟此梦井诗,春朝好光景。”22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写诗人自己在一次梦中来到了一个高原上面,原上有一口深井,登上高处就觉得干渴,希望看到深处冷冷的泉水,当他绕着井徘徊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井瓶落入井中,井上却没有井绳,他怕这瓶要沉下去,于是慌忙的想请人帮忙打捞。结果跑遍了原上的村子,发现是一个空村,但这个空村却有猛犬守着,他被这犬所阻碍,归来只能绕着井痛哭,哭到哽噎后醒了过来。醒来后房舍一片寂静。灯火冒着朦胧的青烟,眼泪闪着光让他开始怀疑,半夜的钟声敲响了,元稹坐卧难安,忽然想起咸阳的高原上有万余顷荒田,土壤很厚,墓穴很深,把魂魄埋在深埂之中,埂深怎能越过,魂通有时可以实现。今夜妻子成了九泉之下的人,特地化作井瓶来警醒自己,想到这里他痛哭流涕,泪水打湿了领子,所感伤的在梦里,就已经隔了生和死的界线。难道没有同在一个墓穴的时候了吗,活着的日子估计还有很久,又担心魂魄一前一后怎样才能相互知道。来来回回不停的想着,在感伤中又是独坐到天明,春天的早上呈现一片好景象,我吟咏这首梦井诗。银瓶坠井象征夫妻分离,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与妻子生死相隔、同穴难期的悲哀。这种直接叙述生和死永远不能相聚的思维和天人永隔的现实悲剧意识也是少有的。但正是这种残酷的现状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悲痛。或许这种写法也是想让后来的人明白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吧!
(三)对后代悼亡诗的影响
元稹创作的悼亡诗对后代人创作悼亡诗影响甚大,其格律诗的创作形式受到后代推崇,在悼亡诗写作的艺术特色上也常被后人学习借鉴,如李商隐在格律诗的创作形式上的响应,在艺术手法上有学习元稹的技巧并加以创新,反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元、李二人的悼亡诗风格迥异,但他们都在悼亡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3还有梅尧臣对元稹悼亡模式和手法上的继承。如“睹物思人”和“今昔对比”模式,还有“记梦——虚实相生”模式。“从艺术技巧方面来看,梅尧臣吸取了前人特别是元稹的伤悼模式和技巧,同时又加入了自己个性化的写作特点,使梅尧臣的伤悼诗歌呈现出承前继后的效果。”24“在宋前的伤悼诗史上,借助梦境来写伤悼诗歌并不陌生,其中写梦写的最多且最好的作家当属元稹。”25“在宋代以前,写梦境的作者大多写梦中的场景或者是景物的临摹,而梅尧臣则更注重伤悼的叙事性,增加了许多真实可信的成分,从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艺术效果。这就造成了梦中与梦外,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模糊感。丧妻的痛苦甚至让作者神志模糊,不知道自己在梦中还是在梦外,他也让自己看到了时刻思念的亡妻,虽不能接近,但近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打破了死亡与生存之间的界限,以“梦”作为纽带连接了生者与死者沟通的渠道。所以从元稹到梅尧臣,形成了从“知梦”到“不知梦”的转换。梅尧臣从对元稹的继承上,进一步发掘了虚实结合,更加具有感人的力量。”26
元稹的悼亡诗在悼亡诗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他创作悼亡诗时使用的艺术手法恰到好处,悼亡诗整体风格凄凉悲怆,感情真实动人等等,不仅起到了继承传统优秀悼亡诗的作用,还对悼亡诗加以发展扩充,成为了后代写作悼亡诗的学习范本。如:“及至元稹,悼亡诗已形成固定的范式。”27“元稹的哀悼诗以其 众体之齐备、感情内涵之深广和艺术手法之精湛超越了众多作家。”28“元稹开拓了悼亡诗的新境界,《遣悲怀》代表其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后悼亡诗的艺术再无过多的开拓空间。可谓是对悼亡诗流变的较高创见。”29
结语
悼亡诗是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生者对亡者沉痛而深厚的情感。在浩繁的古代诗歌中,悼亡诗无疑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诗歌。因其与“死亡”两个字紧密相连,古代人们对于与死亡有关的话题大都忌讳难言,且悼亡诗是丈夫专门写给亡故之妻的,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文人将诗奉为高雅之作,大都寄托男子远大志向或者写一些关于国家、政治和功名方面的事情,若男子专门用诗来记述自己对妻子的这种细腻的感情,容易被视作沉溺于儿女私情之事。所以悼亡诗大都是在思想较为开放的时代或文化较为包容的社会才会被创作并得到发展,故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之下,悼亡诗能被不断创作且继承发展下来,这个过程的确经历了诸多困难。
在文化极度包容的唐代,悼亡诗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元稹作为中唐著名文人,曾两度为相,其才学颇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悼亡诗也是十分优秀。虽然元稹的人品一直备受争议,但元稹所处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现代人的婚配制度和价值观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婚配制度和价值观大为不同,属实不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的行为,其真实为人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可以明确的是元稹的文学作品之价值不可否认,且文品不可与人品混为一谈,从其为亡妻韦丛所作的悼亡诗来看,诗句饱含真情,令所读之人潸然泪下,在整个悼亡诗史上可与元稹所作的悼亡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寥寥几人而已,故元稹的悼亡诗非常值得研究。
因此,本论文已经将元稹所写的三十三首悼亡诗从创作概况,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创作概况部分分析了在本论文中悼亡诗的含义和元稹这三十三首诗的悼亡对象,还有悼亡诗的表现形式与体裁,其运用组诗的表现形式和大量的格律诗是比较突出的一部分。艺术特色部分分析了其“触景伤情——以细节表深情”“回忆往事——今昔对比”“记梦——虚实相生”的悼亡模式,
平易通俗的语言特点和凄凉悲怆的风格。文学价值方面是从元稹悼亡诗对前人悼亡诗创作的继承、发展方面进行分析,还有对后代悼亡诗创作的影响。因时间、水平等诸多原因,本论文在对元稹悼亡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方面都缺乏更加深入的探究。
注释:
1 胡旭.悼亡诗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9.
2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3.
3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5.
4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9.
5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6-167.
6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0.
7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4.
8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8-169.
9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2-173.
10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3.
11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6.
12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7.
13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7.
14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6.
15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5.
16 温瑜.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297.
17 黄冬红.元稹艳诗与悼亡诗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51.
18 高胜利.潘岳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2:114.
19 孟文静.潘岳及潘岳相关的文学书写[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21:45.
20 史贝贝.宋前悼亡诗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39.
21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62.
22 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171-172.
23 常家诚.巫山沧海,殊途同悲——元稹与李商隐悼亡诗之比较[J].名作欣赏,2020,NO.683(15):156.
24 马兴群.梅尧臣伤悼诗歌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21:37.
25 马兴群.梅尧臣伤悼诗歌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21:39.
26 马兴群.梅尧臣伤悼诗歌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21:40.
27 明海伟.从《遣悲怀三首》看元稹悼亡诗的艺术成就[J].文学教育(上),2013,NO.259(07):54.
28 温瑜.论元稹哀悼诗及文学史意义[J].北方论丛,2016(06):50.
29 温瑜.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中国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词研究综述[J].中国韵文学刊,2016,30(04):64.
参考文献
[1]谢永芳.元稹诗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6.
[2]胡旭.悼亡诗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3]何建琴. 宋代悼亡诗歌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0.
[4]于丽. 悼亡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5]丁河滨. 走近元稹——元稹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9.
[6]曾昭游. 元稹的婚恋经历及其婚恋作品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1.
[7]马兴群. 梅尧臣伤悼诗歌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21.
[8]温瑜. 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9]黄冬红. 元稹艳诗与悼亡诗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7.
[10]高胜利. 潘岳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2.
[11]孟文静. 潘岳及与潘岳相关的文学书写[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21.
[12]史贝贝. 宋前悼亡诗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13]常家诚.巫山沧海,殊途同悲——元稹与李商隐悼亡诗之比较[J].名作欣 赏,2020,No.683(15).
[14]明海伟 .从《 遣 悲 怀三首 》看元稹悼 亡诗 的 艺术成就 [J]. 文 学教 育 (上),2013,No.259(07).
[15]温瑜.论元稹哀悼诗及文学史意义[J].北方论丛,2016(06).
[16]温瑜.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词研究综述[J].中国韵文学 刊,2016,30(04).